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
申请号 | cn201110246897.2 | 申请日期 | 2011-08-26 |
法律状态 | 授权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778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 ipc分类号 | 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 申请人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凌泽军;魏文娟;邢燕霞;孙震强;张志荣;董智明 |
代理机构 | | 代理人 | 颜镝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卡读写方法,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芯片、主控基带芯片、被控基带芯片和uicc卡,应用处理器芯片分别通过数据/地址/控制标准接口与主控基带芯片和被控基带芯片相连,主控基带芯片通过8触点数据/控制标准接口与uicc卡相连,主被控芯片之间通过数据/控制标准接口相连;卡读写方法包括:主控基带芯片接收自身和被控基带芯片的卡读写命令,并在命令中添加路径选择信息;主控基带芯片将添加了路径选择信息的卡读写命令发送到uicc卡,并将uicc卡根据路径选择信息获取到的数据分发给对应的基带芯片。本发明方便终端用户使用电信网络的新老业务,避免多次换卡带来的用户使用问题和运营商管理问题。
1.一种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卡读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芯片、主控基带芯片、被控基带芯片和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所述应用处理器芯片分别通过数据/地址/控制标准接口与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和被控基带芯片相连,所述主控基带芯片通过8触点数据/控制标准接口与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相连,所述主控基带芯片与所述被控基带芯片之间通过数据/控制标准接口相连;
所述卡读写方法包括: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接收自身和所述被控基带芯片的卡读写命令,根据所述卡读写命令中的业务内容选择相应的路径选择信息,并在所述卡读写命令中添加所述路径选择信息;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将添加了路径选择信息的卡读写命令发送到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使所述卡读写命令定位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中的相应位置,并将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根据路径选择信息获取到的数据分发给对应的基带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控基带芯片接收自身和所述被控基带芯片的卡读写命令时,还包括: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判断自身发出的卡读写命令和接收到的所述被控基带芯片的卡读写命令的优先级,如果所述卡读写命令为通信相关命令或具有时间要求的命令,则优先处理该卡读写命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向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发出卡片内置增值应用的调用命令;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在接收到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返回的信息后,判断所述卡片内置增值应用是否需要与外部通信,如果需要则选择所述卡片内置增值应用适合的基带芯片进行外部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机选网流程,具体包括:
所述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开机上电后,所述应用处理器芯片完成系统初始化,并通过所述数据/地址/控制标准接口与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和被控基带芯片传递数据、地址和控制命令,完成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程序的加载;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和被控基带芯片分别完成自身协议栈的初始化;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通过所述8触点数据/控制标准接口从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读取各基带芯片的网络信息及用户信息,并通过所述数据/控制标准接口将所述被控基带芯片所需的网络信息、用户信息及鉴权结果发送给所述被控基带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处理器芯片独立设置,或与主控基带芯片一体设置,或与被控基带芯片一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基带芯片为带cdma1x协议栈的基带芯片,所述被控基带芯片为带ehrpd协议栈和lte协议栈的基带芯片;或者所述被控基带芯片为带cdma1x协议栈的基带芯片,所述主控基带芯片为带ehrpd协议栈和lte协议栈的基带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基带芯片为带cdma1x协议栈和ehrpd协议栈的基带芯片,所述被控基带芯片为带lte协议栈的基带芯片;或者所述被控基带芯片为带cdma1x协议栈和ehrpd协议栈的基带芯片,所述主控基带芯片为带lte协议栈的基带芯片。
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卡读写方法\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卡读写方法。\n背景技术\n[0002]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电信运营商逐渐从目前的cdma1x/evdo网络演进到ehrpd/lte网络,其中cdma 1x为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网络,evdo(evolution-data only)为cdma 1x向3g演进的一条路径,ehrpd为演进的高速分组数据(evolved high rate packet data)网络,lte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网络。\n[0003] cdma 1x/evdo网络的原终端用户为了兼顾cdma 1x/evdo网络和ehrpd/lte网络的业务,可以选择能够处理这两种网络通信业务的双基带芯片终端,例如双模终端,这种终端可以看成是两个手机被封装到一个外壳内,而手机内部中各个制式的处理都是相对独立的,而每个基带芯片所连接的用户识别卡也是单独的。\n[0004] 要使用这种双基带芯片终端,用户需要申请新的基于uicc(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简称通用集成电路卡)平台的用户识别卡,并同时使用独立的两张卡:一张为在cdma 1x/evdo网络中使用的可移动用户标识模块(removable user identify module,简称r-uim),一张为在ehrpd/lte网络的uicc卡。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双基带芯片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在1x基带芯片中设有cdma 1x协议栈,能够通过标准接口iso7816作为data/control通道来读写r-uim卡,在ehrpd/lte基带芯片内设有ehrpd协议栈和lte协议栈,能够通过标准接口iso7816作为data/control通道来读写uicc卡。\n[0005] 对于双芯片终端,如果不能实现双芯片终端共同使用一张用户识别卡,则结合用户实际情况(是否为运营商老用户等),卡片的形态会出现多种,十分不便。例如,ehrpd的老用户,买了双芯片方案的手机,运营商还需要再配备给其一张新的uicc卡,这张卡上需要考虑是否重复放置1x和ehrpd的用户信息。如果不重复放置,可能导致这个用户今后换了单芯片终端还要重新换卡;如果重复放置,用户就能单独使用这两张卡,会带来管理上的问题。\n发明内容\n[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对一张用户识别卡的读写方法,方便终端用户使用电信网络的新老业务,避免多次换卡带来的用户使用问题和运营商管理问题。\n[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卡读写方法,其中,所述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芯片、主控基带芯片、被控基带芯片和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所述应用处理器芯片分别通过数据/地址/控制标准接口与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和被控基带芯片相连,所述主控基带芯片通过8触点数据/控制标准接口与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相连,所述主控基带芯片与所述被控基带芯片之间通过数据/控制标准接口相连;\n[0008] 所述卡读写方法包括:\n[0009]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接收自身和所述被控基带芯片的卡读写命令,并在所述卡读写命令中添加路径选择信息;\n[0010]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将添加了路径选择信息的卡读写命令发送到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并将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根据路径选择信息获取到的数据分发给对应的基带芯片。\n[0011] 进一步的,在所述主控基带芯片接收自身和所述被控基带芯片的卡读写命令时,还包括:\n[0012]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判断自身发出的卡读写命令和接收到的所述被控基带芯片的卡读写命令的优先级,如果所述卡读写命令为通信相关命令或具有时间要求的命令,则优先处理该卡读写命令。\n[0013] 进一步的,还包括:\n[0014]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向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发出卡片内置增值应用的调用命令;\n[0015]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在接收到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返回的信息后,判断所述卡片内置增值应用是否需要与外部通信,如果需要则选择所述卡片内置增值应用适合的基带芯片进行外部通信。\n[0016] 进一步的,还包括开机选网流程,具体包括:\n[0017] 所述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开机上电后,所述应用处理器芯片完成系统初始化,并通过所述数据/地址/控制标准接口与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和被控基带芯片传递数据、地址和控制命令,完成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程序的加载;\n[0018]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和被控基带芯片分别完成自身协议栈的初始化;\n[0019] 所述主控基带芯片通过所述8触点数据/控制标准接口从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读取各基带芯片的网络信息及用户信息,并通过所述数据/控制标准接口将所述被控基带芯片所需的网络信息、用户信息及鉴权结果发送给所述被控基带芯片。\n[0020] 可选的,所述应用处理器芯片独立设置,或与主控基带芯片一体设置,或与被控基带芯片一体设置。\n[0021] 可选的,所述主控基带芯片为带cdma 1x协议栈的基带芯片,所述被控基带芯片为带ehrpd协议栈和lte协议栈的基带芯片;或者所述被控基带芯片为带cdma 1x协议栈的基带芯片,所述主控基带芯片为带ehrpd协议栈和lte协议栈的基带芯片。\n[0022] 可选的,所述主控基带芯片为带cdma 1x协议栈和ehrpd协议栈的基带芯片,所述被控基带芯片为带lte协议栈的基带芯片;或者所述被控基带芯片为带cdma 1x协议栈和ehrpd协议栈的基带芯片,所述主控基带芯片为带lte协议栈的基带芯片。\n[0023]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通过在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内设置主控基带芯片来读取一张uicc卡,且通过基带芯片间通信将主控基带芯片与被控基带芯片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多协议栈下双基带芯片使用单卡的方案,在这种方案下,只需使用现有的uicc卡或将r-uim卡换成uicc卡,即可使用多个通信网络业务,而无需多次换卡,从而方便了用户使用和运营商的卡片管理。\n附图说明\n[0024]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n[0025]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双基带芯片终端的结构示意图。\n[0026] 图2为本发明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n[0027] 图3为本发明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n[0028] 图4为本发明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卡读写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n[0029] 图5为本发明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卡读写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开机选网流程的流程示意图。\n具体实施方式\n[0030]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n[0031]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芯片、主控基带芯片、被控基带芯片和uicc卡,应用处理器芯片分别通过数据/地址/控制标准接口(data/addr/control)与主控基带芯片和被控基带芯片相连,主控基带芯片通过8触点数据/控制标准接口(data/control)与uicc卡相连,主控基带芯片与被控基带芯片之间通过数据/控制标准接口(data/control)相连。\n[0032] 在本实施例中,应用处理器芯片(application processor,简称ap)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与主控基带芯片一体设置,还可以与被控基带芯片一体设置。\n[0033] 在一个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实施例中,主控基带芯片可以为带cdma 1x协议栈的基带芯片,被控基带芯片可以为带ehrpd协议栈和lte协议栈的基带芯片。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主控基带芯片可以为带ehrpd协议栈和lte协议栈的基带芯片,而被控基带芯片为带cdma 1x协议栈的基带芯片。\n[0034] 又或者,主控基带芯片可以为带cdma 1x协议栈和ehrpd协议栈的基带芯片,而被控基带芯片为带lte协议栈的基带芯片;或者被控基带芯片为带cdma 1x协议栈和ehrpd协议栈的基带芯片,主控基带芯片为带lte协议栈的基带芯片。\n[0035] 对于其他基带芯片中包括了cdma 1x、ehrpd、lte协议栈之外的协议栈的情况,也同样可以被设置为主控基带芯片或被控基带芯片。以上所给出了几种基带芯片的主被控形态的例子,只是为了举例说明,并非对保护范围的具体限定。\n[0036] 应用处理器芯片与主控基带芯片和被控基带芯片之间的数据/地址/控制标准接口可以传递数据、地址和控制命令,可以是高速串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安全数字输入\输出接口(secure digital input and output,简称sdio)、双口随机存储器(dual port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dpram)或其他接口方式。\n[0037] 主控基带芯片与被控基带芯片之间的数据/控制标准接口可以传递数据和控制命令,可以是高速串口、usb、sdio、双口ram或其他接口方式。主控基带芯片通过8触点数据/控制标准接口与uicc卡相连。该8触点数据/控制标准接口采用国际标准iso7816-2定义的8个触点标准接口。\n[0038]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主控基带芯片中设有cdma 1x协议栈,被控基带芯片中设有ehrpd协议栈和lte协议栈。被控基带芯片并不与uicc卡直接连接,但是从逻辑关系上仍然可以通过主控基带芯片与uicc卡完成交互,在图3中以虚线加以表示。主控基带芯片与uicc卡是通过物理上的8触点数据/控制标准接口直接进行连接的,其不仅负责自身与uicc卡之间的交互,也负责将被控基带芯片与uicc卡之间的交互。通过这种方式,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只需使用一张uicc卡就能实现多个网络的业务,相比于现有的双卡方式,其在用户使用和运营商管理上更为便利。\n[0039] 下面对基于上述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卡读写方法的几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n4所示,为本发明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卡读写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卡读写方法包括:\n[0040] 步骤101、主控基带芯片接收自身和被控基带芯片的卡读写命令,并在卡读写命令中添加路径选择信息;\n[0041] 步骤102、主控基带芯片将添加了路径选择信息的卡读写命令发送到uicc卡,并将uicc卡根据路径选择信息获取到的数据分发给对应的基带芯片。\n[0042] 通过路径选择信息可以在uicc卡的相应位置读取信息或者写入信息,而主控基带芯片可根据卡读写命令中的业务内容选择相应的路径选择信息,以便使卡读写命令能够准确的定位uicc卡中的相应位置。以读取电话簿的卡读取命令为例,主控基带芯片可根据卡读写命令中所要实现的业务内容了解到读取uicc卡中的电话簿信息,而电话簿信息通常被存储在根目录下专用文件夹下,因此主控基带芯片在该卡读取命令前增加电话簿信息所在的路径选择信息。这也使得被控基带芯片不必关心业务内容如何读取和写入的,只需发出读写卡的指令即可。\n[0043] 在上述步骤101中主控基带芯片接收自身和被控基带芯片的卡读写命令时,主控基带芯片还可以判断自身发出的卡读写命令和接收到的被控基带芯片的卡读写命令的优先级,如果所述卡读写命令为通信相关命令或具有时间要求的命令,则优先处理该卡读写命令。例如:如果主控基带芯片接收到通话命令和读取电话簿的命令,其中通话命令需要建立通信连接,同时也属于有时间要求的命令,而读取电话簿并不需要与外部通信,且时间上也没有很紧急的要求,此时主控基带芯片会优先处理通话命令,而在处理完通话命令后,才会处理读取电话簿的命令。\n[0044] 一些uicc卡自身还内置有增值应用,主控基带芯片可以向uicc卡发出卡片内置增值应用的调用命令,uicc卡在接收到调用命令后会返回相应的信息,而主控基带芯片在接收到该信息后,会判断该卡片内置增值应用是否需要与外部通信,如果需要则选择卡片内置增值应用适合的基带芯片进行外部通信。例如:uicc卡内部的位置信息增值服务,当主控基带芯片向uicc卡发出调用该位置信息增值服务时,uicc卡会将该服务所需要的信息发送给主控基带芯片,此时主控基带芯片会判断该服务是否需要连接外部网络,由于位置服务需要与外部的位置服务器进行联系,因此需要与外部通信,在确定这一点后,主控基带芯片还会进一步的判断采用具有哪种协议栈的基带芯片,例如根据业务的提供商选择设有cdma 1x协议栈的基带芯片进行外部通信。\n[0045]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的卡读写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开机选网流程的流程示意图。与上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了开机选网的流程,具体包括:\n[0046] 步骤201、双基带芯片移动终端开机上电后,所述应用处理器芯片完成系统初始化,并通过所述数据/地址/控制标准接口与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和被控基带芯片传递数据、地址和控制命令,完成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程序的加载;\n[0047] 步骤202、所述主控基带芯片和被控基带芯片分别完成自身协议栈的初始化;\n[0048] 步骤203、所述主控基带芯片通过所述8触点数据/控制标准接口从所述全球通用集成电路卡读取各基带芯片的网络信息及用户信息,并通过所述数据/控制标准接口将所述被控基带芯片所需的网络信息、用户信息及鉴权结果等发送给所述被控基带芯片。\n[0049]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基带芯片在应用处理器芯片完成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程序的加载之后,还负责通过8触点数据/控制标准接口读取uicc卡中的数据,以完成机卡接口参数的协商。\n[005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设备的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n[0051]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法律信息
- 2014-10-08
- 2013-07-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h04m 1/725
专利申请号: 201110246897.2
申请日: 2011.08.26
- 2013-03-06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
1
| |
2008-12-03
|
2008-06-20
| 失效专利 | |
2
| | 暂无 |
2006-01-24
| 公开 | |
3
| |
2007-10-10
|
2007-04-25
| 有效专利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