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项信息
专利名称 | |
申请号 | cn201310079262.7 | 申请日期 | 2013-03-13 |
法律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报国家 | 中国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1098a |
优先权 | 暂无 | 优先权号 | 暂无 |
主分类号 | | ipc分类号 | 查看分类表>
|
申请人 | | 申请人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北路21号
变更
专利地址、主体等相关变化,请及时变更,防止失效 |
权利人 |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 |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霍自美;马洪德;安桂涛 |
代理机构 | | 代理人 | 张维斗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鱼雷罐侧翻的装置,包括带有驱动电动机m的鱼雷罐,其特征是:所述鱼雷罐罐口的一侧设置有触杆,所述的触杆远离鱼雷罐罐口的一端通过连接装置驱动一竖杆,在竖杆的一侧设置有行程开关sq,所述的行程开关sq与第一继电器k1串联,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常闭触点k1-1与第一接触器km1串联,有第二接触器km2与第一接触器km1并联,所述的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与所述的电动机m串联,所述的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一常开触点km2-1与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并联。该方案的装置安全可靠,可以有效的防止鱼雷罐侧翻,防止撒铁事故的发生,避免了损失。
1. 一种防止鱼雷罐侧翻的装置,包括带有驱动电动机m的鱼雷罐,其特征是:所述鱼雷罐罐口的一侧设置有触杆,所述的触杆远离鱼雷罐罐口的一端通过连接装置驱动一竖杆,在竖杆的一侧设置有行程开关sq,所述的行程开关sq与第一继电器k1串联,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常闭触点k1-1与第一接触器km1串联,有第二接触器km2与第一接触器km1并联,所述的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与所述的电动机m串联,所述的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一常开触点km2-1与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并联,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线,所述的连接线的一端与触杆连接,触杆的中部设置有轴承,轴承固定在一个支架上,支架固定在立壁,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两个滑轮与竖杆连接,所述的竖杆上带有配重块,所述的两个滑轮在立壁的两侧,竖杆和触杆设置在立壁的两侧,立壁朝向竖杆的一侧固定有槽钢支架,所述的行程开关sq固定在槽钢支架上,所述的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常闭触点km1-2与第二接触器km2串联,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一常闭触点km2-2与第一接触器km1串联,还有第一开关sb1与第一接触器km1串联,第二开关sb2与第二接触器km2串联,所述的电动机与一热继电器fr串联,所述的热继电器fr的常闭触点fr-1与第一继电器k1串联,所述的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常闭触点k1-2与第一指示灯h1串联,所述的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二常开触点km1-3与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二常开触点km2-3并联后与第二指示灯h2串联。
防止鱼雷罐侧翻的装置\n技术领域\n[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于防止鱼雷罐侧翻的装置。\n背景技术\n[0002]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冶金行业所用的鱼雷罐,是用于在高炉和转炉之间倒运铁水的装置,在转炉炼钢区域,需要反复转动鱼雷罐将铁水倾倒进入铁水包,转动角度°\n在0-120 之间(鱼雷罐口向上竖直为零度),鱼雷罐的垂直限位在高温的作用下很容易失效。由于在转动鱼雷罐出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使得操作者的视线受限,在回摇的过程中很容易将鱼雷罐转过垂直限位,造成撒铁事故,损坏铁路道轨和鱼雷罐,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严重影响生产,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n发明内容\n[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防止鱼雷罐侧翻的装置的技术方案,该方案的装置安全可靠,可以有效的防止鱼雷罐侧翻,防止撒铁事故的发生,避免了损失。\n[0004]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防止鱼雷罐侧翻的装置,包括带有驱动电动机m的鱼雷罐,本方案的特点是:所述鱼雷罐罐口的一侧设置有触杆,所述的触杆远离鱼雷罐罐口的一端通过连接装置驱动一竖杆,在竖杆的一侧设置有行程开关sq,所述的行程开关sq与第一继电器k1串联,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常闭触点k1-1与第一接触器km1串联,有第二接触器km2与第一接触器km1并联,所述的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与所述的电动机m串联,所述的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一常开触点km2-1与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并联。\n[0005] 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线,所述的连接线的一端与触杆连接,连接线的另一端通过滑轮与竖杆连接,所述的竖杆上带有配重块,所述的滑轮设置在一个立壁上,竖杆和触杆设置在立壁的两侧,立壁朝向竖杆的一侧固定有槽钢支架,所述的行程开关sq固定在槽钢支架上。\n[0006] 所述的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常闭触点km1-2与第二接触器km2串联,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一常闭触点km2-2与第一接触器km1串联,还有第一开关sb1与第一接触器km1串联,第二开关sb2与第二接触器km2串联。\n[0007] 所述的电动机与一热继电器fr串联,所述的热继电器fr的常闭触点fr-1与第一继电器k1串联。\n[0008] 所述的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常闭触点k1-2与第一指示灯h1串联。\n[0009] 所述的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二常开触点km1-3与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二常开触点km2-3并联后与第二指示灯h2串联。\n[0010]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当鱼雷罐转动达到限位时,鱼雷罐的罐口就会触动触杆,触杆通过连接线拉动竖杆移动,在竖杆的作用下行程开关闭合,第一继电器k1得电,进而就可以将第一接触器km1和第二接触器km2的供电回路断开,从而将驱动电动机的供电回路断开,避免了鱼雷罐的转动,防止撒铁事故的发生,立壁可以有效的阻挡烟尘。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n附图说明\n[0011]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n[0012]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n[0013]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图。\n[0014] 图中,1为鱼雷罐罐口,2为触杆,3为鱼雷罐,4为轴承,5为连接线,6为滑轮,7为竖杆,8为配重块,9为行程开关,10为槽钢支架,11为立壁,12为支架。\n具体实施方式\n[0015]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n[0016]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防止鱼雷罐侧翻的装置,包括带有驱动电动机m的鱼雷罐3,所述鱼雷罐的罐口1的一侧设置有触杆2,所述的触杆2远离鱼雷罐罐口1的一端通过连接装置驱动一竖杆7,在竖杆7的一侧设置有行程开关sq,所述的行程开关sq与第一继电器k1串联,第一继电器k1的第一常闭触点k1-1与第一接触器km1串联,有第二接触器km2与第一接触器km1并联,所述的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与所述的电动机m串联,所述的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一常开触点km2-1与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常开触点km1-1并联。\n[0017] 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线5,所述的连接线5的一端与触杆2连接,触杆的中部设置有轴承4,轴承4固定在一个支架12上,支架12固定在立壁11,所述连接线5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两个滑轮6与竖杆7连接,所述的竖杆7上带有配重块8,所述的两个滑轮6和在一个立壁11的两侧,立壁11朝向竖杆7的一侧固定有槽钢支架10,所述的行程开关sq固定在槽钢支架10上。\n[0018] 所述的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一常闭触点km1-2与第二接触器km2串联,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一常闭触点km2-2与第一接触器km1串联,还有第一开关sb1与第一接触器km1串联,第二开关sb2与第二接触器km2串联。\n[0019] 所述的电动机与一热继电器fr串联,所述的热继电器fr的常闭触点fr-1与第一继电器k1串联。\n[0020] 所述的第一继电器k1的第二常闭触点k1-2与第一指示灯h1串联。\n[0021] 所述的第一接触器km1的第二常开触点km1-3与第二接触器km2的第二常开触点km2-3并联后与第二指示灯h2串联。\n[0022]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法律信息
- 2020-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 b22d 41/04
专利号: zl 201310079262.7
申请日: 2013.03.13
授权公告日: 2015.06.10
- 2015-06-10
- 2013-06-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 b22d 41/04
专利申请号: 201310079262.7
申请日: 2013.03.13
- 2013-05-29
引用专利(该专利引用了哪些专利)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
1
| | 暂无 |
2011-06-27
| 失效专利 | |
2
| | 暂无 |
2013-03-13
| 失效专利 | |
3
| |
2012-10-10
|
2012-03-29
| 有效专利 | |
4
| | 暂无 |
1991-08-21
| 失效专利 | |
5
| | 暂无 |
2010-02-24
| 失效专利 | |
6
| | 暂无 |
2010-06-09
| 失效专利 | |
7
| | 暂无 |
2012-08-21
| 失效专利 | |
被引用专利(该专利被哪些专利引用)
序号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申请日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
该专利没有被任何外部专利所引用! |